在我們從事肌力訓練時,大家是否都有遇過一樣的情況?就是當你在操作某個動作時,無論是槓鈴、啞鈴等自由式器材或機械式器材的動作,明明目標肌群還有力氣,但前臂和手掌已經開始呈現無力,握不住重量的窘況?這通常是因為你的「握力」不足導致。

 

首先,我們需要先釐清一件事情,就是當我們在操作某個動作時,我們的目的是什麼?舉個例子來說,假設今天我們正在進行「硬舉」的訓練,而我們的目的如果是要盡可能地讓我們全身動員參與這個動作,使硬舉的負荷能對我們的身體產生足夠的壓力源,讓我們的生理產生向上適應,那我就要盡可能讓硬舉的重量在我的能力範圍內盡可能的越重越好,但今天如果因為握力的因素限制了我能舉起的重量,從而導致身體無法接收有效的壓力刺激,那這時候握力對我們來說就是個阻礙,我們就應該去避免握力對訓練產生負面效益。

 

在學習硬舉動作初期,我們的握力通常能夠跟上我們硬舉的重量,但是在一段時間的訓練過後,硬舉重量很容易超過我們的握力範圍,原因在於我們的握力永遠不可能超過我們全身動員所能動用的力量,因此在這種大肌群多關節的動作上,握力永遠是處於不足夠的狀態。而另外一種會產生握力不足的情況是當我們操作上肢拉系列的動作,在上肢拉系列動作中握力的不足和上述硬舉時的狀況不一樣,在操作上肢拉系列動作時,通常會產握力的問題是因為抓握的時間過長,從而導致前臂的力竭,使我們無法順利完成剩下的次數或組數。

 

在上述的兩種情形下,我們會建議使用拉力帶作為輔助,當然在握力尚未影響你的訓練品質以前,我們是可以以徒手來操作動作,這是沒問題的,但當我們的握力已經明顯受到挑戰時,我們應該去避免握力影響我們原本要操作的動作品質,而如果今天我們是要訓練握力的話,也有其他方式來單獨訓練我們的握力、前臂。

 

拉力帶(Lifting Straps),也可稱做握力帶、助力帶、助握帶等,當我們在操作某個需要手部協助持握的動作時,若你的握力不足,或是當前臂過度使用下,前臂肌群可能會處於力竭狀態,間接導致我們原本想要操作的動作受到阻礙,造成姿勢、動作的代償發生,進而導致訓練效益降低。而拉力帶的功能就在於降低前臂的參與,讓使用者更專注在「目標肌群」的刺激。